两载峥嵘 筑梦赣昌
这是对建设文明富庶新昌南的最有力的助推!
这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生动实践!
赣昌农商银行是江西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两年来,赣昌人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的工作总要求,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无论在发展规模、金融创新、盈利能力,还是在风险控制、机制改革、网点转型、普惠金融建设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农信系统和县域银行同业机构的前列,两年来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三农”及中小企业所作出的成绩是辖内金融行业中呈现出的一抹最耀眼的亮色。
两年数字见证辉煌
借政策之风,扬地域之优,怀进取之心,立争先之志……两年来,赣昌农商银行扎根昌南大地,倾力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15年6月末,我行资产总额181.42亿元,是开业之初(2013年8月)的1.58倍,年均增长25.92%;各项存款余额163.81亿元,是2013年8月的1.55倍,年均增长24.55%。各项贷款余额92.31亿元,是2013年8月的1.42倍,年均增长19.35%。
自2013年8月开业至今,累计实现净利润4.42亿元,年均增长169.67%,增长速度喜人;2015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利润0.67亿元,同比增长67.59%;累计分红2.65亿元,分红比例高达18%,为投资者创造了卓越的价值回报。资产质量一直保持业内良好水平,监管指标日趋优化,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5年6月末,我行股本金余额9.4亿元,同比增加2.24亿元,增幅为31.28%;资本充足率(新口径)12.83%,高于标准值2.3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新口径)11.7%,高于标准值3.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633.2%,较年初上升110.55个百分点,高于标准值483.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7.08%,高于标准值4.58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33.99%,高于标准值8.99个百分点。监管评级由3B提升到2C。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灵性的。透过它,每一个或深或浅的足迹,都记载着两年间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瞬间,都凝聚着全体干部员工两年来的智慧、激情和汗水,都拓印着赣昌农商银行两年来蓄势奋进谋跨越的轨迹。
坚持服务惠及三农
近年来,赣昌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始终把支持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为了优先保证传统农业资金需求,赣昌农商银行实施“三放宽、一优惠”政策,即放宽贷款对象,由传统种养户放宽到农村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各类小微企业;放宽授信额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信用状况,提高小额信用贷款单户授信限额和农户联保贷款单户授信限额;放宽贷款期限,根据贷款项目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期限;实施农户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加大农户贷款利率优惠幅度,全面满足传统农业信贷需求。截至2015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78.47亿元,较开业增加24.62亿元,增长45.72%,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0.86个百分点;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174户,金额1.17亿元。
为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民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和促进农民增收相关精神,顺应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发展的新趋势,赣昌农商银行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原则,整合财政、信贷和社会资金合力,不断强化对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重点扶持具有特色的区域农业和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村级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积极对接,切实了解县域“三农”发展需求,并针对县域内“三农”客户群体,优化提升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持续推出了“村干部双带致富贷款”、“专业合作社共同体贷款”、“财政惠农信贷通 ”等多种信贷产品,对县域三农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同时为满足农村多元化信贷资金需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支持县域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拓展消费信贷市场;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与相关部门合作,研发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妇女创业就业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等系列产品;配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为消费者和经销商提供配套信贷资金。
小微助力县域经济
赣昌农商银行依托网点和人员优势,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信贷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为其量身设计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节省利息开支,降低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截止2015年6月底,小微贷款余额24.14亿元,较开业增长8.53亿元,增长54.6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9.8个百分点。
调整市场定位,在投向上为“小”。对有市场、有技术、有效益、成长性好的县域优质小微企业,进行细分信贷服务,精化操作环节,简化办理流程,按照“一企一策”思路,突出特色,已对全县198户小微企业进行调查建档,并对其中的179户进行了信用评级,与124户企业建立了信贷往来关系。
加大倾斜力度,在投量上为“增”。按照“三个不低于”目标,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将有限的信贷规模向小微企业倾斜,全辖组织超过百人的客户经理队伍深入一线,结合县里发展的特色优质产业,加大对从事优质米、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养殖加工等特色产品的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了解这些企业的资金需求,制订了专门的信贷政策,积极开展贷款营销。
强化精细管理,在机制上为“活”。在营销策划、业务流程、环节控制推行精细化管理,重点做好调权限,进一步增强了办贷积极性;调利率,提高了贷款综合收益;调期限,切实解决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努力实现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协调搭配;调客户,落实客户“名单制”管理,对客户重新“洗牌”,真正网罗一批优质客户。
网点转型提升形象
两年来,赣昌农商银行积极拓宽农村金融渠道,加快网点的战略规划和布局,通过新设网点和布放机具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目前该行网点已经实现辖内所有乡镇全覆盖。目前,我行共有营业网点57个,新增迎宾、城东2个自助银行,乡镇ATM机覆盖率基本达到 95%。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了42%,逾百万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和城市百姓一样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配合省联社客服短号“96268”电话银行,上线全省统一手机短信平台,推广新一代网上银行,开拓手机银行业务,不断丰富电子银行产品品种,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包括缴费、消费、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了服务渠道。
两年来,我行新一轮业务发展的重心、格局已经在转型中悄悄布局,并已渐露峥嵘。按照“做大做综合、做小做特色”的思路,因地制宜,继续建设一批展示形象、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旗舰店,打造一批特色化、差异化以及专业化服务的专业特色店的要求。我行将营业部、高新支行、永通支行等建设成展示形象、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旗舰店,为客户提供高标准、全方位、综合性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开业两年来,按照省联社统一VI标准要求对部分网点进行了维修改造,更好地提升了我行网点形象,服务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
在网点转型工作中,一马当先,召开网点转型启动大会,并且在营业部、永通、昌东等支行率先展开网点转型十日导入工作,收效颇丰。网点转型十日导入工作全面铺开,业务条线得到拓展,网点环境得到优化,员工营销技能得到提升。
社会责任更显担当
两年来,我行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策应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调整业务结构,改进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南昌县域内公司和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开业至今累计纳税近2亿元,是南昌县内的纳税大户,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我行把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模式创新相结合,积极发放针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性质贷款。至今,我行共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461笔,金额4772万元,扶持数百名下岗职工创业,带动3000余人就业,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信,开始新生活。对塔城闹上村的帮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通过百福基金会,捐献36万元,资助莲塘一中、莲塘二中、莲塘三中3000余名贫困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积极走访敬老院,给老人们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在“扶贫日”开展捐款活动……
这是奋进拼搏的两年,是进取感恩的两年,是履行责任的两年。作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中小银行机构,赣昌农商银行经过两年的成长和发展,走出了一条拥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发展之路,已成为支农支小的主力银行,成为县域社会经济的重要金融力量。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赣昌农商银行将在省联社的坚强领导下,继续践行“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作出新贡献”的三大历史使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固本强基、体质增效”的工作总要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强化风险管控,扎扎实实推进现代银行建设。百舸争流竞上游,立足两年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赣昌农商银行的未来更加让人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